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虛晃一招?電子病歷交換中心看不到用不到?台北市議員陳孋輝日前於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並未每日上傳電子病歷,電子病歷網頁資料顯示最後一次上傳日期為2018年3月19日(照片),對此,該院發出聲明澄清表示,系統每日排上傳前一日「門診病歷、檢驗報告、醫學影像報告及出院病摘」等四類單張至電子病歷交換中心,未來會加強監控機制,建立異常自動顯示通知作業,避免出現民眾查不到就醫資料情事。
資料救援行政院院會於98年4月30日通過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,在2年內建立電子病歷交換中心(EEC=E.M.R(電子病歷)Exchange Center),陳孋輝表示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9年3月宣布實施電子病歷,103年9月申請衛福部電子病歷互通應用補助計畫,依衛福部設置互通標準及格式,103年10月17日開始,於每日離峰24:00-08:00上傳「門診病歷、檢驗報告、醫學影像報告及出院病摘」等四類單張至電子病歷交換中心(EEC)。
不過,陳孋輝提出質疑,實際不然,該院並未每日上傳,5月10日EEC網頁顯示最近一次索引上傳日期為2018年3月19日(照片),意即3月20日後民眾跨院看病請醫師調閱市立聯合醫院電子病歷,什麼也看不到,只能循過去模式,奔波申請複製病歷影本及醫學影像光碟等,勞民傷財,失去EEC建置意義。
資料救援硬碟救援中心成立於西元2000年、2005年跨入硬碟救援維修領域,早期最強能力就是維修WD硬碟,可任意開盤拆解硬碟的良品磁頭、良品資料碟片、良品電路板等零件拚湊後,自行寫回更改後的硬碟韌體,再經過校准程式將硬碟變成可用的正常硬碟,是國內屈指可數有深度硬碟維修及研發救援技術的資料救援公司。
資料救援本著學習日本的職人精神,不斷超越自己,提升技術本位,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研究精進,從硬碟維修領域擴展到NAS、伺服器的RAID陣列領域,再拓展到USB隨身碟、COB特殊封裝及SSD 領域。
資深技術人員資歷和公司一樣資深,是國內極少數可直接對硬碟韌體做修復的技術人員,也是研究新硬碟救援技術的強者,經常有硬碟救援設備廠公布技術前即自行先導入救援方法,也因為技術頂尖,讓硬碟救援中心在資料救援領域持續才能一直保持在領先行列。
陳孋輝指出,建置EEC提供電子病歷調閱,可減少民眾申請紙本病歷及影像光碟的時間及金錢,亦可減少重複檢查,尤其是含有放射性的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、正子掃描等,避免病患密集暴露在放射線下,顧及就醫安全,節省醫療資源。市立聯合醫院實施電子病歷逾8年,加入EEC近四年,身為醫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,卻原地踏步,十分諷刺。
對此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發出聲明澄清,自103年10月17日起即依衛福部規範上傳,「門診病歷、檢驗報告、醫學影像報告及出院病摘」等四類檔案,106年至107年5月中旬,共計上傳電子病歷24萬餘筆至電子病歷交換中心(EEC)進行跨院電子病歷互通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說,依據衛福部設置互通標準與格式,系統每日排上傳前一日「門診病歷、檢驗報告、醫學影像報告及出院病摘」等四類單張至電子病歷交換中心(EEC),以達到促進院際病歷互通整合,減少病患重複檢驗、檢查及用藥,提升醫療資源運用目的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強調,該院將加強電子病歷上傳的監控機制,並建立異常自動顯示通知作業,避免產生民眾查不到就醫資料情事。